

機械千斤頂可以做到四兩撥千斤這要與它的一個物理原理是分不開的,那就是大家都比較熟知的杠桿原理,很多人都知道杠桿原理,但是并不知曉杠桿原理中的力是怎么計算的,能省多少力。

機械千斤頂采用的杠桿一定是省力杠桿,也就是動力臂長度(L1)比阻力臂長度(L2)要長,這才是能夠形成省力的基本條件,那么我們利用杠桿原理去撬動重物又是如何計算力的輸出的呢?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是有這樣一條公理的,也就是F1:F2=L2:L1(其中F1為輸出力、F2為目標重量)。
在杠桿中動力臂長度(也就是我們手握的部分)、阻力臂長度(軸心到另一端的長度)以及目標的重量是已知的,這樣就可以很容易計算出力的輸出,假如我們使用50公分長動力臂、5公分長阻力臂去撬動500KG的重物,代入公式便可知F1:500=5:50,經(jīng)計算便可得F1=50KG,也就是需要50KG力的輸出即可。
機械千斤頂無需更長的動力臂也可以達到最佳省力效果,其原因不僅僅是有初始的杠桿驅(qū)動,同樣還有齒輪傳動以及螺旋傳動的疊加,從而讓省力發(fā)揮到極致,做到四兩撥千斤。
